今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。经过十年发展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携手缓解粮食危机、促进就业、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合作。人们心手相连,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,也共享繁荣和幸福生活。
“高温难不住我们。”面对气温问题,项目部更改了工作时间,在夜间施工作业。新的问题不断出现,由于当地要求混凝土浇筑必须在监理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,室外温度40℃以下才可作业。因此,“当地监理有固定上班时间,没有加班的概念,如果下班了只能等第二天再开工,每到浇筑时,我们都得争分夺秒。”薛彪说。
一到任,徐州就面临难题:项目部标段地层以火山岩等为主,沿线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常规填料。如何改良“火山灰”?他带领12名工作室成员,带上试验仪器,头顶烈日,每天徒步十几公里,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、分析。半个月下来,脚磨破了皮,手搓出了茧。走完铁路沿线多公里,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,徐州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路基填料问题。
当年1月,亚吉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。从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货运时间从3至7天缩减为十几个小时。“亚吉铁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!很多吉布提居民还是第一次见到满载100个集装箱的列车驶过田野的景象。”吉布提铁路公司总经理马哈茂德·达巴尔笑着说,现在亚吉铁路已成为吉布提的名片,许多非洲国家代表专程到此参观。
面对难题,徐州带领团队反复研究,在雨季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老挝人民眼中的“不可能”:创下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、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、12天建成钢筋厂、20天建成中老铁路展示馆和安全体验馆、1个月打造出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(共计2.7公里)。如今,楠科内河特大桥已成为了中老铁路上的一道绚烂长虹,项目部多次接待中老各部门代表团,以及泰国铁路总公司、大湄公河区域铁路联盟等参观。
132千伏线座塔架,根据线路走向,要修建的塔基有的在荒无人烟的山头,有的在农场里。为了能让农场主同意在他们的私人土地上竖立塔架,李建江一趟一趟登门拜访,门不开就等,对方脸色不好就始终微笑,赔偿数额也是一次次谈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塔基征地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。当地政府官员得知后颇为惊讶,因为在他们看来,不花上一年的时间,这些农场主是无法“摆平”的。2018年4月9日,33千伏备用电源正式供电,为园区设备单机试车提供了保障。
赞比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,为了解决与赞籍员工的语言交流问题,50多岁的李建江再次拿起书本,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英语。每天清晨天刚微亮,项目部的草地上都会传来一个大粗嗓门读英语的声音,那是李建江按照自己总结的方法在练习英语。目前,他已经能使用英语和赞籍员工进行顺畅沟通。“老李学英语”成为园区内激励大家跟上语言学习潮流的生动案例。
这是工程建设者的“幸福时刻”。因为这些“时刻”,村民可以在家里直接使用清洁水源,孩子们不用因为取水而耽误上学,女性不用抱怨头顶水桶带来背痛,村子里少了伤寒和霍乱患者。项目所到之处,常常有村民对中国人竖起大拇指:“China,good good(中国,线月,中国土木东非水务在坦桑尼亚姆万扎地区正式挂牌成立,宁云峰也从建设人员成长为东非水务总经理。“未来还有很多项目要做。”宁云峰说,有饮用水供应、污水处理,水务产业链条还会逐步完善,服务更多当地居民。